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第4到第7章心得

第四章精神分析治療
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概念為「人性觀」-人格是由過去經驗所決定,尤其是幼年時期,6歲前所產生的本能驅力所決定;「決定論」-有求生和求死的本能(攻擊的本能)。「人格結構」-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所組成,本我代表生物層面、自我代表心裡層面、超我代表社會層面。「本我」是人格的原初系統,由享樂原則所支配,目的是解除緊張以避苦求樂。「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扮演統籌、控制與調整的角色。「超我」是仲裁者,包括個人的道德戒律與是非善惡的判斷標準代表理想而非現實,追求的是完美享樂。佛洛伊德對潛意識的觀點也很重要,意識是整體心靈的表層;前意識是對於知道的事情,卻放進意識前層,當需要仔細思考時,才想起;潛意識歷程是形成所有精神官能症症狀及行為的根源所在。

第五章阿德勒治療
理論重心已自卑感為主,視之為所有人類的正常心態,也是人類奮鬥向上的原動力。阿德勒認為人類行為並非僅由遺傳與環境所決定,我們擁有詮釋、影響及創造生活事件的能力,並且著重於個人再教育與社會的重新建構上,還有當事人的主觀參考架構,即「主觀的現實」,包含了其想法、感受、價值觀….等。主訴要採用整體和系統之觀點,才能夠了解人格意義。

第六章存在主義治療
探討對於「身為一個人的意義為何」的了解,對個人的尊重還有對於人們被拋擲於世界的孤獨感及面對孤立狀態的焦慮感之研究以及觀點。人們透過自己的想像,不斷創造自己、創造自我。存在主義的主要理論中心有人類狀態的基本層面:自我覺察知能力、自由和責任、創造個人認同、建立有意義之人際關係、追尋意義、目的和目標、焦慮為生活之一般性狀態、覺察到死亡和無存。

第七章個人中心治療
羅吉斯認為只要提供促進成長的適當條件,當事人就會發展出能力,朝向建設性的成長,並且主張助人者應具備三種特質,來創造促進成長的氣氛,讓個人能在這樣的氣氛下向前邁進,發揮個人潛能:一致性、無條件的尊重與關懷、正確同理性的了解,這些特質能使當事人減少防衛性,能使他們用圓融和建設性的方式來表現他們的行為;而諮商的目標在於讓當事人自由,創造出能讓他們進行有意義的自我探索的情境,並將焦點放再個人帶來治療關係中一切有價值、健康、有建設性的部份。個人中心治療法將治療焦點放在當事人的責任和能力,讓當事人探索新的方式來更完整的與現實接觸。個人中心治療以引導的方式,讓當事人能夠面對困難情境,並且加以解決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nn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